位元詩人 部落格 (Blog) 的危機和轉機

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E Skype EverNote GMail Yahoo Email

前言

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,線上生態已歷經巨大轉變。如今,使用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少數大型平台,單靠個人網站的部落客 (blogger) 已難以脫穎而出。

然而,這並不代表經營個人網站已經失去價值。相反地,部落客應同時善用大型平台與自有網站,形成互補與並行的經營策略。本文將探討在這個時代經營部落格的危機與轉機。

社群媒體 (Social Media)

社群媒體的興起,如臉書 (Facebook),直接衝擊了部落格的發展,甚至導致其式微。

與需要架站、維護的部落格相比,社群媒體的進入門檻極低:只要註冊帳號,就能立即發佈內容並經營自媒體,完全不必具備網頁技術。更重要的是,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代表了大量潛在受眾。

傳統上,搜尋引擎帶來的是「主動搜尋」的訪客;但在社群媒體上,用戶只需「被動接收」訊息。平台透過演算法自動將內容推送給可能感興趣的使用者,省去他們尋找的過程。

結果便是,用戶能在不離開社群媒體的情況下接觸大量內容。這使得社群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個人網站的功能。

影片分享平台 (Video Sharing Platform)

在早期,因電腦硬體昂貴,網路內容多以靜態文字與圖片為主。隨著硬體成本下降與頻寬普及,YouTube 等影片分享平台迅速崛起。相較之下,動態影音更能吸引目光,使得以文字為主的部落格愈加艱難。

此外,影片平台不僅提供內容發佈的便利性,也整合了社群媒體的推薦機制。透過演算法自動推送影片給潛在受眾,創作者能更輕易觸及觀眾,在這些平台上經營自媒體因此變得更加方便。

生成式人工智慧 (Generative AI)

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,如 ChatGPT,更進一步惡化了部落格的處境。

這類系統透過收集與訓練海量資料,能以對話方式直接回答使用者的問題。使用者甚至不必開啟搜尋引擎,就能獲得解答,部落格自然被排除在外。

更重要的是,在生成式 AI 的語料庫建構過程中,通常會去除網域、超連結等與正文無關的資訊。結果是,個人網站即便貢獻了內容,也難以透過 AI 與使用者建立直接連結。

雖然生成式 AI 目前尚未能完全取代搜尋引擎,但已明顯分食了部分流量,讓部落格經營更顯艱難。

網路廣告 (Online Advertising) 的迷思

網路廣告曾是傳統部落格最主要的變現模式,但其前提是必須擁有龐大的流量,才能換取足夠的收益。在社群媒體、影片平台與生成式聊天機器人的三重夾擊下,個人網站已難以維持這樣的規模。

雖然廣告模式依舊存在,但對多數部落客而言,實際效益已大幅下降,幾乎難以作為可靠的收入來源。

部落格如何變現 (Monetization)

既然網路廣告已不再是可靠的依靠,部落客就必須重新思考個人網站的獲利模式。

無論是電商、電子書、數位雜誌、線上課程,或其他加值服務,關鍵在於找出真正能為讀者創造價值的內容,並適度區隔免費與付費資源。這不僅有助於建立信任,也能逐步養成願意支持的核心受眾。

同時,在經營個人網站時,不應只是埋頭苦幹。偶爾觀察同類型網站的經營方式,誠實檢視自身的優勢與不足,並持續優化網站價值,才是長遠經營的關鍵。

對內容的控制權

在當前的網路生態下,部落格的核心目標已不再是追求高觸及或高流量,而是成為「加值內容的提供者」。

畢竟,社群平台是他人經營的空間,不可能無限制地承載完整的加值內容。因此,社群平台與部落格並非完全對立,而是可以互補共存。現今多數部落客傾向於雙軌經營:一方面利用大型平台接觸更廣泛的受眾,另一方面則引導流量回到個人網站,承載更深度或具價值的內容。

至於加值內容本身,往往涉及金流處理,通常需透過外部平台(如 Gumroad)進行托管。然而,這些平台本身的自然觸及有限,仍需依靠社群媒體與個人網站來引導使用者,才能發揮實際效益。

有溫度的內容

生成式 AI 擅長整理龐大資料,能快速生成表格、程式碼與圖片,但真正屬於「人」的價值在於想法、觀點與創意──這些是人工智慧無法完全取代的。

因此,在 AI 盛行的時代,部落客更應專注於創作有情感、有溫度的內容,而非僅僅搬運知識。重複性、機械化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即可,真正能打動人心的,仍是帶有個人視角與生命力的文字。

網路曝光度的演算法

社群媒體最受批評之處,在於觸及率的高度不透明。經營者即使投入大量心力,仍可能收效甚微;即便曾有不錯的觸及,一旦平台修改演算法,成果也可能瞬間下滑。

相較之下,搜尋引擎雖然對商業網站較有利,但排序仍需建立在內容品質之上。只要具備足夠優質的內容,個人網站依然有機會脫穎而出。

因此,對現代部落客而言,最佳策略是:持續維護個人網站,並同時善用大型平台進行導流,兩者互補,方能在不透明的演算法環境中保持穩定的曝光與成長。

本系列文章的方向

本系列將逐步說明如何從零開始建立一個部落格。

不論是採用 WordPress,或是使用靜態網站產生器 (static site generator),重點都會放在「自架網站」的方式。原因在於,自架網站能讓創作者擁有更高的控制權:無論是版面配置或內容呈現,都能依需求調整,同時避免過度管制。

相較之下,雖然在社群媒體上創作更為便利,但內容最終並不真正屬於創作者自己。像臉書禁言、粉絲專頁被封鎖等案例屢見不鮮。此外,社群媒體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,並非本系列的重點,因此不會納入主要探討範圍。

結語

部落格雖然在社群媒體、影片平台與生成式 AI 的衝擊下顯得式微,但並非全無生機。真正的轉機在於:部落格能提供更高的內容掌控權,並成為承載「有溫度」與「有價值」內容的基地。

未來的部落客不必與大型平台對立,而是應該雙軌並行──善用平台獲取流量,最終導引受眾回到自有網站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網路環境中,建立長久且獨立的內容根基。

關於作者

位元詩人 (ByteBard) 是資訊領域碩士,喜歡用開源技術來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。這類技術跨平台、重用性高、技術生命長。

除了開源技術以外,位元詩人喜歡日本料理和黑咖啡,會一些日文,有時會自助旅行。